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潘小濤﹕北京對人質事件的反應恰當嗎?

潘小濤﹕北京對人質事件的反應恰當嗎?


【明報專訊】八名港人客死異鄉,我們萬分悲痛心碎之餘,更對菲國總統的冷血、菲國警察的無能,感到無比憤怒。這個徹頭徹尾的人為悲劇,完全是槍手聯同菲國政府、菲警聯手製造的。在指摘菲律賓政府之餘,我們也應反思,北京當局在這次拯救人質事件中表現。


中國政府的表現,分為事發期間及事發之後。事發時,早上9時許發生挾持事件,據內地傳媒透露,至下午兩點多,中國使館人員趕抵現場;事發後,外長楊潔箎致電菲國外長,要求徹查事件及保證其他中國公民安全;外交部發言人譴責槍手的暴行,但隻字未提菲國政府的無能表現;非官方消息則指出,中方無限期押後菲國副總統訪華的安排。


北京當局事後的反應,雖然過於軟弱,也無法回應香港市民的悲痛和憤慨,但相比之下,已遠優於事發期間的表現。中國外交部及駐菲大使館開始時都表現得「懶懶閒」,並沒即時向菲政府施以最大的外交壓力。


事發期間,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如何向菲國交涉?中國外交部、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國家主席辦公室等,可曾作出指示?在中國,只有領導人作出指示,變成一道政治動員令後,官僚系統才能有效的啟動起來,全力執行指示,應對長江大洪水、SARS危機、禽流感、四川大地震及舟曲泥石流慘劇等,莫不如此。這十多小時,未見有官方傳媒報道,胡錦濤作出批示,以及事發時及事後致電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向菲方施以最大壓力。


有人會說,對香港人這是天大的事,但對國家領導人而言只是小事一樁,為此致電菲國總統抗議及施壓,有點「小題大做」。然而,事後北京的反應,包括胡、溫及習近平致電慰問死難港人等,都說明北京當局並不認為這是小事。一個政府,竭盡所能的捍衛國民生命,才能贏得支持和信任,更何,若北京當局不惜代價的向菲國施壓,對方還會漫不經心處理危機嗎?設若被挾持的是美國遊客,菲國政府還會一而再的愚蠢地拒絕槍手的要求,並拘捕其弟弟去激怒他?


北京營救海外國民比以往積極


過去幾年,北京當局營救海外的中國公民,已遠比以往積極,撤僑行動更加果斷,每有中國公民在海外遇襲、被綁架,胡錦濤、溫家寶都作出批示。2005年1月,8名中國工人在伊拉克遭武裝分子綁架;2006年,3名中國工程師在巴基斯坦遇襲身亡;2007年,5名中國工程人員在尼日利亞被武裝分子挾持。胡錦濤都在這些事件後,指示外交部全力救人,或向這些國家施壓,全力緝兇。


相反,今次未見有報道指胡溫有發出全力救人的指示,北京當局與菲國交涉時的立場,也不強硬,特別是菲國政府表現如此窩囊、形同謀殺八名港客,北京當局卻不予聲討,僅譴責兇手,表現得有點畏首畏尾。這跟奧運火炬受阻、歐美各國接見達賴時的激烈反應相比,今次北京委實過於「仁慈」!為什麼?


我認為,這並非因為被挾持的是香港人,而是因為北京有外交上的顧慮。菲律賓雖國弱民窮,卻是東盟重要成員,戰略地位顯赫,北京在人質事件中沒狠批菲國政府,應有外交顧慮。


近日,北京在韓國「天安艦」事件及黃海、南中國海問題上,與韓國及東盟各國鬧得不可開交。月前在越南召開的東盟峰會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指美國軍艦有權在南中國海自由進出的言論,並得到與會各國的支持,令聲明擁有南中國海主權的中國,陷入孤立無援之境。美國近月加快重返亞洲的步伐,得到不少亞洲國支持,希望美國重返亞洲後,可制衡日益強大的中國。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對美國人表現得最冷淡的竟是美國多年盟友菲律賓。在中國亟需亞洲朋友去抵制美國的重要時刻,環顧一眾海上鄰國,似乎僅剩菲律賓可供拉攏了。


因此,此時發生人質事件,權衡利弊,北京也就不可能作出「中斷兩國高層互訪」、「召回大使」等激烈反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