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從莎士比亞看曾蔭權

從莎士比亞看曾蔭權


【明報專訊】「充滿喧嘩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莎士比亞《馬克白》裏這句著名的對白,精準地描繪了曾蔭權的施政報告。



很多人都期望政府推出措施遏抑樓價升,並向需要房屋資助的市民伸出援手,不過,政府看來決意要讓樓市泡沫愈吹愈大,給有需要人士的協助,則微乎其微。


施政報告內「房屋政策」部分第一段中,曾蔭權清楚指出「除了公屋,政府的主要角色是提供土地」,在他眼中,房屋資助計劃是「干預市場」的。


可在土地供應方面,完全看不見政府有決心要提供足夠土地。維持「勾地表」制度,將推出土地的時間和選址等主動權繼續交到發展商手中,只有當「住宅樓價升,而勾地情不活躍」政府才會主動拍賣土地。顯然,曾蔭權並不認為現時有住宅樓價升的問題。


這是何等的諷刺。將土地管制和供應(其實就是樓價)的權力交給發展商不算干預,反而向在樓價高企下無法負擔住屋的有需要人士提供房屋資助是干預市場。若然身負公平調節市場責任的最大土地供應者,讓一些以盈利為主導的大地主或發展商取而代之掌管土地供應,我們還有可能達至一個公平和平衡的市場嗎?從施政報告的主調看來,政府明顯缺乏誠意去處理市場失衡的問題。


付得起租金 何須政府助儲錢?


那個所謂「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本是政府協助夾心階層置業的一個大方舉措,但只要留心細節,就會發現,作為對象的業主於計劃下需要繳付市值租金,沒有任何資助,待至五年後他們才能以已繳付的租金的一半作為部分首期,購買租住的樓宇或另一私樓。


此計劃供應的樓宇數目只有五千個,首個發展項目還要等到2014年才推出。特首可能忘記了今年較早時候推出八百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單位的時候,共收到三萬個申請。夾心階層,尤其當他們已經可以付得起市值租金的,真的需要政府幫他們儲錢嗎?四年裏市值租金將會如何變化,只有天知曉。或者引入即時生效的住宅租金管制,對夾心階層解決迫切的住屋問題來得更實際和直接。


曾蔭權或許沒有注意到,今年第二季的40平方米或以下私人住宅租金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9%,預期在可見的將來租金升勢仍不會減弱。目下的樓市狂潮相信將繼續帶動未來幾年的樓價升勢,到「置安心」出爐的時候,它已經可以壽終正寢了。


不過,應讚得讚,施政報告有兩點是值得稱許的。第一是曾蔭權終於肯聽取民意,將房地產從「投資移民計劃」內的資產投資類別中剔除(雖然只是暫時性)。第二是他建議立法監管銷售住宅樓宇,包括規管地產項目的可銷售樓面面積。建議中,樓價按「實用面積」計算將會引發的問題,是每平方呎的售價將會非常地高。一個簡易的法則是,規限一個單一銷售項目中發售的總樓面面積,一定不能超出地契條款中規定為最高可建樓宇面積的總樓面面積。


至於另一最備受爭議的貧富懸殊問題,施政報告的建議只聚焦一些修修補補的扶貧措施,而非一個達致社會公義和更均富的長遠目標。然而,大概沒有幾人真的期望,曾蔭權會在餘下任期解決土地制度和稅收制度這等深層次社會矛盾吧。


(原文為英文,《星期日生活》譯)


文﹕潘慧嫻(《地產霸權》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