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重寫香港﹕再思 我城的保育

重寫香港﹕再思 我城的保育


【明報專訊】「活化歷史建築物」似乎已成了一條保育方程式,


繼中環街市、政府總部和美利大廈之後,屬二級歷史建築物的灣仔警署將被活化。


發展局的最新計劃是把灣仔警署連同毗鄰謝斐道警察宿舍的土地一併作酒店、


商業及社區文化發展用途;警署會原址保留,宿舍則可拆卸作商業發展。


消息公布後,個別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勸告政府汲取前水警總部改成高檔古蹟酒店的教訓,


本地一份報章引述該名成員說﹕「唔好做到妹仔大過主人婆。」


位於尖沙嘴的前水警總部由發展商長實集團於2003投得發展權,在隨後的六年裏,


前水警總部周圍被圍上圍板,路過的途人只知道圍板內工程進行中,


但對於中標的長實打算怎樣「活化」前水警總部卻一無所知。


當「活化」工程大功告成,拆下周圍的圍板後,


路過的人才赫然發現前水警總部原有的小山丘整個被剷平了,


山丘上種的百多棵七、八十年的老樹,除了倖免的18棵,全數被砍掉了。


一句話,面目全非。


雖然前水警總部位於尖沙嘴的中心,與文化中心更是一街之隔,但水警總部是辦公的地方,絕大多數市民都不曾踏足前水警總部,即使靠近一點也可能沒有。提到前水警總部,市民有的印象其實就是被長實剷平的山丘和山丘上茂盛的樹木。活化前水警總部,變成肆無忌憚地摧前水警總部周圍的環境,即使被曾蔭權認為「好打得」的發展局長林鄭月娥也不能自圓其說,只能迴避。但個別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寄語政府汲取教訓的想法恐怕是一廂情願而已,2009/2010的《施政報告》高調宣布的「保育中環」的其中一個項目是「活化」美利大廈,所謂「活化」則是把美利大廈改裝成酒店。林鄭月娥不久前宣布,項目將於2011招標,標書會列明保留大廈外牆、高架橋和樹木等,但卻不會列出開放大廈予公眾人士的條款,所謂活化其實是私有化。自從2007/2008的《施政報告》把「活化」歷史建築物納入施政範圍後,專責此項政策的發展局似乎已掌握到一條「活化」歷史建築物的方程式,就是透過招標,把香港的古舊建築物改建成酒店、食肆或購物商場等具經濟效益的設施。為了達到經濟效益,政府縱容發展商剷平前水警總部的山丘和砍掉百多棵老樹;改建的美利大廈則毋須向公眾開放,「活化」歷史建築物這項政策很大可能變成純粹是為香港的大集團提供多一條財路的生財工具。


活化不過是發揮經濟效益


2007/2008的《施政報告》把「活化」歷史建築物納入施政範圍時,煞有介事地說﹕「歷史建築物不應單單保存,而是應該活化」,活化的意思則是發揮歷史建築物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過《施政報告》沒有說明經濟和社會效益之間孰輕孰重,更沒有說明遇經濟和社會效益之間出現牴觸時可以怎樣處理。曾蔭權的管治班子撰寫2007/2008《施政報告》時,不會不知道長實在前水警總部開山砍樹,不會不知道被「活化」後的前水警總部面目全非,令人慘不忍睹。撰寫2007/2008《施政報告》時,市建局在灣仔莊士敦道的「活化歷史建築物」的計劃更已大功告成;曾蔭權的管治班子至少有兩個現成的「活化歷史建築物」的案例作為參考,而這兩個案例均清楚無誤的說明,所謂「活化歷史建築物」,能夠發揮的不過是建築物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方面不但無從說起,而且更成了反面教材。像前水警總部,長實開山砍樹,將原有的面貌摧後,自鳴得意地為他們的劣作取名「1881 Heritage」。把前水警總部的面目破壞殆盡,還大模廝樣地高舉文物承傳的旗幟,這種不知所謂、不堪入目的做法,背後的思維模式跟垃圾堆填區令人心曠神怡的思維模式沒有兩樣。不過後者是發展商為樓盤促銷的商業手法,相信沒有人會真的以為垃圾堆填區令人心曠神怡,一笑置之就是了;但「活化歷史建築物」好歹是政府在施政報告裏堂然皇之地宣布的政策,而且似乎已成了一條保育方程式,必須嚴肅對待和深入討論。


「古蹟私有化」


既然被「活化」的前水警總部成了「1881 Heritage」,而Heritage一般譯作文物或文化遺產,那麼首先要問的是什麼遺產,然後當然是誰是繼承人。後者的身分十分清楚,中了標的大集團便是繼承人。事實上,「1881 Heritage」正式開幕後便隨即發生市民在上址影相被保安人員驅趕的事件;碰巧被驅趕的是古物古蹟委員會的成員,事件引起報章廣泛報道,更有市民到場抗議「古蹟私有化」,誰是繼承人已清楚不過。至於是什麼遺產的問題則一言難盡,九七前的港英政府原本打算把整個前水警總部拆卸重建,幸得長春社等環保團體大力反對才得以保留。當年長春社大力反對的理由不單只在於前水警總部是富建築特色的歷史建築物,更在於水警總部所在的小山丘和山丘上的二百棵樹,長春社在1995提交政府的一份文件裏稱那個種了二百棵樹的小山丘為「尖沙嘴山」。即是說前水警總部的遺產除了建築物外,更包括被長實剷平的山丘和被砍掉的百多棵樹。從歷史的角度而言,被長實剷平的「尖沙嘴山」比起那幾幢被「活化」成為酒店和商場的「歷史建築物」更重要。據網上的資料顯示,前水警總部所在的地點早於1842年設立了「九龍西1號炮台」,當時清朝剛割讓了香港島,九龍半島則還未割讓。尖沙嘴位處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嘴山」更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在「尖沙嘴山」設炮台當然是為了防範英國人。九龍半島也割讓後,清廷興建的炮台也告廢置,炮台的原址卻成了走私鴉片的基地。香港的歷史源於走私鴉片,除了英國人外,更有不少華人參與走私鴉片。香港開埠之後,走私鴉片有如香港的胎記,不但禁而不絕,而且憑走私鴉片搖身一變成為富商的透過各種慈善組織成了香港社會有頭有面的一群。這一段毫不光彩的香港歷史似乎無人願提,但卻是當年的港英政府為何選擇在「尖沙嘴山」興建水警總部的重要線索。選擇在曾是走私鴉片基地的地點興建水警總部,是否顯示打擊走私鴉片的決心?無論如何,前水警總部和走私鴉片這一歷史脈絡不能在被「活化」後的任何一幢「歷史建築物」裏見到,反而「尖沙嘴山」才足以讓人們明白前水警總部選址的因由。現在山丘剷去、樹木砍掉後卻掛上「1881 Heritage」的牌匾,除了作為大發展商宣示主權的碑石,根本沒有任何社會意義!


體會官商治港的嚴重


由市建局一手策劃的灣仔莊士敦道重建項目把昔日貧苦大眾典當個人物品的「和昌大押」改成有閒階級消費的高檔餐廳,餐廳取名為「The Pawn」。餐廳的命名無非是要突顯其主題餐廳的特質。從商業角度而言,把昔日小市民籌措緊急信貸的當舖「活化」成為賣弄當舖風情的主題餐廳「The Pawn」或許是一種商業噱頭,無可厚非。這種做法有如那些佈置得陰森恐怖的主題餐廳,後者對消費者的最大吸引在於客人體會陰森恐怖的環境之餘,依舊可以安心進食。「The Pawn」則因為它的前身確是家當舖,因而讓那些不知貧困為何物,從未嘗過典當度日辛酸滋味的高消費者安詳地、安樂地進食時,順便體會當舖的風貌。在發揮經濟效益方面,「和昌大押」被「活化」成「The Pawn」或許是成功的,但以小市民陷於困境時典當物品的當舖作賣點,未免有點兒那個,甚至是英文所說的bad taste。「1881 Heritage」和「The Pawn」這兩個「活化歷史建築物」的案例或許都成功發揮原有建築物的經濟效益,建築物不但得到保留,還成功活化。問題是所謂成功活化僅限於經濟效益,說到社會效益,二者恐怕都是反面教材。「1881 Heritage」那種開山砍樹,在原址開闢商場以租出經營各式名牌商店,令到前水警總部四周環境面目全非的所謂活化,除了負責把關的官員外,社會上根本不會有人認同。「1881 Heritage」的唯一社會效益恐怕是讓市民再次體會官商結合治港的嚴重程度。至於「The Pawn」的社會效益則是讓市民明白,寄望市建局在重建時多注重文物保育無疑是與虎謀皮。


要保育就不能經濟掛帥


曾蔭權的管治班子在2007/2008的《施政報告》時,對「1881 Heritage」和「The Pawn」這兩項毫無社會效益可言的「活化」項目視若無睹,惺惺作態地把活化解釋為發揮建築物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對二者出現互相牴觸的可能卻完全沒有墨。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疏忽,未有提出「活化歷史建築物」這項政策之前,政府的高官還會說「要平衡保育和發展」;又或者像孫明揚那樣硬邦邦地說﹕「發展是硬道理」。曾蔭權的管治班子最擅長的是Spin,即提出一些只有口惠,但卻沒有實質意義的措施。「活化歷史建築物」其實不過是「發展是硬道理」的最新包裝,「美利大廈」會變成一幢不向公眾開放的酒店便無非是「發展是硬道理」的邏輯使然。經濟掛帥是香港社會一種內置的操作模式,它的優勢在於但凡涉及經濟的事情必定可以輕易而舉地列出大量有力的數字,令人不得不接受經濟掛帥的做法。據聞城規會原本反對長實開山砍樹的做法,但最後卻乖乖地任由長實剷平山丘和砍去百多棵茂盛的樹木,當中的原因恐怕是不過長實列舉的大堆經濟數字。論經濟效益或許要開山砍樹,但論社會效益,卻絕對不能開山砍樹。「1881 Heritage」是一個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犧牲社會效益的項目,然而不提保育尤可,要保育就不能經濟掛帥。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而言,用推土機把舊建築物一概拆卸,然後再興建全新的建築物的做法是最收效的,市建局硬將一條「無穿無爛」,社區網絡完整的「喜帖街」拆卸重建便是要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前水警總部被列作法定古蹟,卻交由大地產商「活化」,結果令人慘不忍睹,但政府卻視若無睹,繼續以招標方式來「活化歷史建築物」。美利大廈「活化」後,除非到改裝後的酒店消費,市民會被拒諸門外。沒有能力消費的市民只能站在門外憑弔,瞻仰被「活化」的美利大廈的遺容。


文 馬國明


編輯 蔡曉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