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我愛日本漫畫﹕感動的方式——(最少)5個看動漫的理由

我愛日本漫畫﹕感動的方式——(最少)5個看動漫的理由


【明報專訊】看了40多年動漫,


有時也會自問為何已過不惑之年,還是樂此不疲呢?


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社會學式因素,就是畢業後我一直留在學院,


有一班互相支持的朋輩


(呂大樂、吳偉明、蔡子等和一眾系內研究生),


令我不致變成異類。


而且以我作為社會學者的身分,也容許我公開「研究」動漫,


並以此設計教學課程。


日本動漫本身究竟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


撫心自問之後,方明白對我來說,


欣賞動漫並不只是慣性行為,或是沒有選擇之下的結果,


而是時至今天,日本動漫還是對我有幾點「致命吸引力」。


以下綜合為幾個關鍵詞。


羈絆


在日本漫畫中,人與人的聯繫——所謂「羈絆」,是故事發展的重要元素,正如現實中日本人的集團意識,羈絆或小團體中的互信、互助行為同樣非常重要。沒有羈絆或仲間(同伴)之間的情誼,大部分的少年格鬥漫畫,就會淪為官能發泄的工具。


缺羈絆淪官能發泄工具


你能想像《幽遊白書》中沒有浦飯幽助與朋友們的關係、《火影忍者》沒有鳴門與第七小隊——尤其是與佐助難捨難離的關係、《海賊王》沒有路飛與草帽海賊團的伙伴的關係嗎?最好的反面例子是後期的《七龍珠》,沒有了早期悟空與無閒、奘子等人友情的描寫(尤其是在動畫版中),變成純粹的格鬥漫畫,個人看來實失色不少。


羈絆意識延伸出來就是敵人也可以是同伴。經典例子當然是笛子魔童、比達和悟空化敵為友的故事。體育運動漫畫由於沒有明顯忠奸之分,如《足球小將》中戴次偉與小志強、和後來的辛坦拿般亦敵亦友、惺惺相惜的關係,就更是故事高潮所在。早前介紹過的動畫《閃電十一人》,也盡量應用同伴之間的羈絆來製造戲劇效果,借主角(圓堂守)之口直接指出「有了同伴,力量就增加一千倍,一萬倍」。


最近有一部動畫《夏娃的時間》,其中的羈絆令我印象深刻。故事講述在不久的未來,有高度人工智能而外表與人類無異的家傭機械人被大量應用,一名高中生陸夫與他的機械人薩米(被設定為女性)的關係。他發現家裏的機械人會瞞他偷偷光顧一家名為「夏娃之時間」的咖啡店,原來在店中,人類和機械人會被一視同仁,可以享受無拘束的時間。通過與店內其他顧客機械人的交往,陸夫終於明白彼此其實無甚分別,而且也會互相關心。當然這類人與機械人相處的情節其實屢見不鮮(手塚漫畫中常有此類題材),但動畫中家傭機械人與主人由存在隔膜到互相了解,卻令我想起在香港我們家中其實也有一個我們往往認為是「異類」的外籍家傭——又有幾個香港家庭能好好認識和關心他們家中的「機械人」呢?


在現實中的我其實是半個「御宅族」,不善——也不喜交際,對於身邊的朋友,特別珍惜,看動漫的時候,自然會為其中對同伴的描寫而感動不已。


熱血


日本動漫另一個長青的元素,就是「熱血」——努力就會有回報——的主導思想。描寫一個一無是處的小人物,如何通過艱苦奮鬥而成功幹下一番大事情,也是我被日本動漫吸引的地方。


最近的作品中,《閃電十一人》是很好的例子,圓堂守和雷門中學的一眾球員,一天到晚就是要苦練新的必殺技,甚至要坐大巴環遊全國以加強實力。漫畫不可缺少天才,如戴次偉、小志強,但天才潢溢的他們,也要通過熱血苦練,才能練成「衝力射球」和「雷獸射球」。在棒球漫畫中,主角不顧一切在手臂(如主角是投手)或腿(如主角是打擊手)受傷的情下堅持打/投完全場,也是令我大受感動的時候。


熱血的題材在很多不同類型漫畫中都會出現,例如在美食漫畫中,主角苦心鑽研不同材料和烹飪技術往往是推進劇情的重心。熱血校園漫畫也是一例。近年在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可算森田真法的《Rookies》(台譯﹕菜鳥總動員),漫畫(和改編後的日劇)非常成功結合熱血老師與不良少年的羈絆,把熱血加校園加棒球變成一部十分受歡迎的漫畫。


Crossover


在九○年代之後,日本動漫有一個新趨勢,就是跨媒體協作。輕小說、漫畫、動畫、連續劇、電影、遊戲之間的界限已不復存在。受歡迎的小說會被改編成動漫畫,如《無頭騎士異聞錄》、《涼宮春日的憂鬱》;反過來人氣漫畫也會有小說版本(如《鋼之鍊金術師》)。人氣漫畫動畫化在九○年代之後已是指定動作,而漫畫改編成連續劇,更是多不勝數。


Crossover的威力在於某些動漫作品,只要有一種媒體能打動觀眾,就會令人追看其他形式的作品,如人氣輕小說就會改編成萬眾期待的動漫。有些漫畫可能不為人知(例如沒有中譯),但改編成動畫或日劇之後聲名大噪。最好的例子是《東大特訓班》,在香港本來無人問津,但改編成日劇上映後就人氣起來,《交響情人夢》也是由日劇帶旺漫畫的另一例子。BL少女漫畫《西洋骨董洋子店》就更厲害,只有4卷,但改編成動畫和日劇之後,更由韓國拍成電影。其中劇場版的BL色彩只是輕輕帶過,如有人因為劇集好看(有多名帥哥,包括瀧澤秀明)而追看漫畫就有可能「中毒」而不能自拔。


也有些漫畫其實是馬馬虎虎的,但改編成日劇之後非常好看,例子菊池正太的《料理仙姬》。原作漫畫的故事不錯,但和《東大特訓班》一樣,畫風特別不是人人欣賞(包括小弟),改編成日劇後卻由很有氣質的蒼井優(注意不是蒼井空)出演,在中港台引起不少注目。總而言之,在不同媒體上張開的動漫「天羅地網」,總有一款能令你感動。


創意無限、百無禁忌


過去幾年可能因為港台出版商選書偏重少年漫畫,加上很多少年漫畫(尤其格鬥冒險類)都未能走出長青作品的老路,所以我常常投訴日漫沒有新意,但最近卻有幾本令我眼界一開,老懷大慰,高興看到日本動漫還是百無禁忌,創意無限!其中兩套漫畫更令我感到日本動漫的創意是如何豐富,而且在百無禁忌的精神下是如何以一些社會上可能視為禁忌的題材或人物來寫出趣味盎然的故事。挑戰權威,顛覆常識,可能才是漫畫的創意泉源。


首先是《義呆利Axis Powers》。作者日丸屋秀和現正就讀於美國著名帕森設計學院,世界視野顯然和一般漫畫作者不同水平,所以義呆利是將世界多個國家以擬人化變成人物描寫,以各國歷史、民族性、風土人情為骨幹,寫成喜劇的短篇及四格漫畫。漫畫另一特別地方也是crossover,原來為網上連載漫畫,後來衍生出漫畫及動畫版。


國家擬人化變漫畫主角


漫畫特色除了以國家擬人之外,角色設計也非常可愛,主角是一迷迷糊糊的意大利,設定是「少根筋,愛情表現豐富又有點愛撒嬌」,「興趣是下廚,西班牙式午睡、繪畫以及設計」。他的好朋友就是同是軸心國的德意志(個性認真死板)和日本(勤奮努力又認真,雙手靈巧)。在漫畫中,除了軸心國外,很多國家都被擬人化為兄弟或朋友關係,如美國和英國,俄羅斯與前蘇聯加盟國(俄羅斯是帥哥,烏克蘭是對他冷淡的美女)。作者非常聰明地把歷史事件以很「萌」的方式寫進漫畫,如各國的小時候造型都超kawaii,「北義大利」就曾以女僕造型在奧地利家中打工。


民族定型(national stereotype)是漫畫的重要材料,如德意志要日本按照潛艇的設計圖照做,日本不但把它微型化,並且可以變形成巨大機械人。順帶一提,漫畫中的中國(外表看似年輕,但已經是蠻大年紀的老爺爺),台灣(個性強悍,打扮時髦的女孩)和香港(說話中英夾雜,外表中性)都有設定,但台灣和香港在兩集漫畫中還未有出場機會。


比這更異想天開的是《Saint Young Men》(暫譯《聖哥傳》)是女漫畫家中村光繼《荒川爆笑團》之後的另一大熱作品。在漫畫中,耶穌及佛祖因為平安渡過千禧世紀末而相約來人間度假,化成年輕人在東京立川一廉價公寓中居住,過平凡年輕人的生活。日文原版已出版了5集,還未有中文版,不過網上已有少許章節被漢化及英譯。


借耶穌佛祖搞笑展現宗教信仰


兩個「聖哥」都非常有個性,佛祖被設定為個性保守、內向,而且節儉,生氣時表情可怕,最厲害的武器是佛光普照,此招一出耶穌就必定投降。耶穌個性則比較外向,好奇心強,喜歡買東西,用8000圓買了一套新撰組的cosplay裝,令佛祖大怒,因為擔心沒錢交房租。佛祖最愛手塚治虫的《佛祖傳》,買了一整套回家,卻因為耶穌不由第一集開始看而大怒。耶穌則有自己的部落品評連續劇,並大受歡迎,又與黑道中人成為朋友,被誤認為黑道老大。


有人可能因為漫畫以兩名宗教聖人來搞笑而視之為不敬,但漫畫中兩個聖哥確實可親可愛,他們的宗教信仰也會在漫畫中表現出來,如耶穌在福音中要求信徒不要歧視身分低微之人,所以他可以與黑道做朋友;佛祖則慈悲為懷,在夜班電車中因為大醉白領以他的長耳垂為扶手,不忍叫醒他們,所以就乘車到總站,並要在漫畫茶座過夜。


《聖哥傳》是去年日本十大賣座漫畫,還沒有中譯本。這大概反映港、台書商的膽小與短視。漫畫在女孩子當中尤其受歡迎,因為她們覺得兩個聖哥的關係有點「腐」(佛祖有時看到耶穌會面紅,兩人更手牽手在夜色下的迪士尼樂園漫步)。然而,作者能將宗教人物如此成功入畫,變成可親的喜劇人物,實在說明了「百無禁忌」的日本動漫是如何「創意無限」,實在令我五體投地!Orz!


我相信每名動漫同好都有他們欣賞動漫的角度與理由,會令一個中年大叔感動的原因當然和一般人不同,好像80後小友Johnny就以畫功為先決條件,我則是內容至上,張彧暋也會取笑我不懂欣賞「空氣系」的佳作。所以我在這裏只是把一些個人感受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不斷找到感動的動漫作品,也希望書商選書時不要只看到少年漫畫,其實口袋有錢又會買漫畫的是中年動漫迷居多。


文 趙永佳


編輯 楊泳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