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黃以恆﹕如何培養政治人才

黃以恆﹕如何培養政治人才


【明報專訊】政府完成副局長與政治助理檢討,決定維持薪酬不變,惟沒有公開其考勤理據。在2007年擴大委任制、增設副局政助職位時,林瑞麟局長表示他們除了負責支援主要官員及配合公務員,長遠目標為吸納及培養政治人才,為普選鋪路(註1)。


恰恰相反,繼續實行此制度根本不能為普選增添政治人才,只是延續封閉的政制。事實上,政府委任了不少政務官,甚至退休公務員。在民主制度下,官僚系統立於政治以外,如英國中立的公僕制。政府美其名為培養政治人才,實際只為了貪一時之方便,免去局長到立法會及落區被質詢的尷尬。解釋政策、回應質詢是局長的份內事,不應另派副手代表。


必須從民選議會做起


退一步說,大家能預見這批副局政助在未來幾屆參選立法會,甚至區議會嗎?除了數倍的薪酬外,副局和政助更接近權力核心,他們實在沒有任何誘因轉型參選。相反,他們能在委任制中不斷游走,屆時原因必定是他們「曾任副局長,有豐富行政經驗」。總之,現時的委任制跟普選扯不上邊。


反倒是政府帶頭對政治人才「揠苗助長」。南區區議員陳岳鵬被吸納為行政長官辦公室特別助理,即時辭去議員職位。這樣對培養政治人才毫無幫助,反而使人樂於早日走入建制,在委任制中安享高薪厚職。


培養政治人才,必須從民選議會做起。自從董建華「行政主導」,借勢除去兩個市政局開始,香港政治人才便出現斷層。馬嶽教授指出,立法會選區大小平均為區議會選區的80倍(註2)!最明顯的例子,是2007區會選舉「票王」民主黨胡志偉,在立法會選舉中未能當選。如政府真誠地為普選鋪路,現行兩級議會制度必須改革,合併區會選區、縮小立會選區甚至改變選舉制度都是可行的辦法。區議員未能向上流動,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多參政機會?


應加強區議會職能


最後是政府應加強區議會的職能。大眾對區議員的印象模糊,認為不離「成功爭取」及「強烈要求」,以及向官員遞交信封表達不滿。事實上,區議會職能十分有限,選區更大多只及數個屋苑。更重要的是,香港未有普選,區議員所屬政黨最多只能「成功爭取」;而不是透過選舉成為管治團隊、推行政策,還須向誰爭取呢?最後,區議員在選區向大眾宣傳該政黨推行的政策,有志挑戰的便可帶領居民質疑其理據。如此,還需要局長及其尊貴的助理們常落區「受苦」,斤斤計較落區次數嗎?


作者為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碩士生


■註1.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10/17/P200710170211.htm


註2. Ma Ngok, 2007.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age 148(見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