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任志剛﹕別再寄望美國印鈔

任志剛﹕別再寄望美國印鈔
2010年8月16日

【明報專訊】7月中之後,環球股市上升,憧憬美國聯儲局會再次推行量化寬鬆政策(QE2),開動印鈔機創造貨幣供應,入市買債券托市。但觀察環球金融市場30多年的金管局前任總裁任志剛說,美國再印鈔已無補於事。所以他呼籲投資者一定要小心,並要多了解國際及中國的金融市場變化。



》[11:57]任志剛:別再寄望美國印鈔

》[08:41]中央不放鬆調控 內房四出撲水


任志剛說,去年聯儲局量化寬鬆,是因為在金融海嘯後,要用此手段買資產來支持金融體系,「但現在已到了一個地步,你要再搞QE2,就等如要用一條繩去『隊郁』一件物件」。因為量化寬鬆應已到了極限,再做效果只會是diminishing return(效益愈來愈小)。

量化寬鬆已到了極限

伯南克領導的聯儲局,由去年4月開始斥資1.7萬億美元,入市買美國國債及按揭證券,至今年3月才收手。其間令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規模,由海嘯前的8000億美元,大幅漲升至最多2.3萬億美元(見右圖)。

由今年4月開始,聯儲局手上的按揭證券到期後,收回來的資金已沒有再投放在市場,令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規模已在縮小,即聯儲局已緩慢地退市。但由於美國7月以來公布的經濟數據太差,至上周三,聯儲局決定停止縮減資產規模,把證券到期的資金,拿來重新入市。但聯儲局上周公布這政策改變之後,市場反而眼於美國經濟實在太差,股市連番下挫。

美銀行願意放貸 才有復蘇

任志剛說,美國經濟何時復蘇,還要看銀行何時願意再放貸。「銀行因為沒有資本,又擔心信貸風險高,所以不願借。」但他相信時間可以解決問題。「當低息環境持續,去到某個環節,銀行洗去有毒資產之後,慢慢賺回些錢,資本比較充足,便會再放貸……我不排除美國會步日本後塵。但我始終覺得美國未必會如此,美國人一向願意擁抱改變,會的起心肝去處理問題。反而歐洲就一成不變。」

經濟未回復正常 小心投資

面對這樣的經濟環境,對市民投資股市樓市,任志剛又有什麼忠告呢?「要記住全球經濟情仍有隱憂,歐美經濟未復蘇。金融體系未能好好地支持經濟。這一切要一段時間才回復正常。」要等多久,他就說難以估計。

所以他認為,投資必須留意國際金融的發展,亦要了解內地的情。「全球經濟現時只有一個光點,就是中國。」在歐美不濟時,大量資金確會流入中國等新興市場,但正因為多錢流入,波動亦難免。

去年中以後,香港、中國內地,以至亞洲其他地方都面對資產價格飛升的問題。任志剛說,不少亞洲國家對資金流入已有管制,他希望亞洲各地可以好好處理泡沫風險。但問到他對香港當局的對策時,他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理由不願意多談。「我當然有我自己的想法,」邊說邊指自己的腦袋,「但不會在這裏跟你們談。」

堅持宏觀審慎監管

任志剛只是重申,他一直推崇的宏觀審慎形式監管是多麼重要。「我們10多年前搞七成按揭,便是這種監管模式的演繹。你知不知道我們當年推時,有多少銀行的人罵我,說『我們自己不懂得控制風險嗎?』」

撰文:高志堅、羅羽庭

---------------------------------

坐言起行 每天兌2萬人民幣
2010年8月16日

【明報專訊】任志剛原來跟很多香港人一樣,密密兌換人民幣。他說去年10月退休之後,已有每天兌換2萬元。「以前我做金管局總裁,自己仍有影響力,當然就沒有換,退休後就沒問題了。一日兩萬,換一段日子,又停一陣。」


港搞人幣業務 市場會「旺」

因為任志剛相信,當國家仍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人民幣長遠一定會升值,縱然短期內仍有波動。

自從人民銀行與金管局在上月中修訂清算協議之後,人民幣投資產品在香港如雨後春筍,港人對投資人民幣亦趨之若鶩。除了多一個投資渠道之外,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對香港經濟又有什麼實質好處呢?「金融市場應該會『旺』,例如外國投資者,以往要用外幣換成港元,再透過港股去投資內地。如果外資可以直接把外幣換成人民幣,香港有人民幣買賣的股票,可能需求會增加。」

9年前已爭取發展離岸中心

簽訂新清算協議後,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亦正式獲確立。原來任志剛9年前已為這目標爭取(見表)。「2001年,我帶銀行公會到北京,見當時的外管局長郭樹清,已向他們提出。事前我連銀行公會也沒有通知。我腦裏面想的就是要搞離岸中心。」

他說沒想到當時內地官員的反應已很正面。9年前跟他談的郭樹清,當了建行(0939)董事長,近月建行亦宣布委任任志剛為獨立非執董。

港人幣量小 毋須擔心發展過快

「我當時的想法是中國經濟增長那麼快,這麼大的經濟體,人民幣遲早會成為國際貨幣。內地價格一直在低水平,若要擁抱全球化,必定會拉近與外面的差距,為了減低通脹壓力,幣值一定會升。到時國際上必有對人民幣的需求。」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當然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首選舞台。

現在擔任人行旗下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的任志剛說,讓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之餘,中央要管理好風險亦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離岸中心的量是要管制的,這對香港這方面的發展確會有阻滯。」因為中央會擔心搞得太大時,倒過來會影響內地的貨幣及匯率政策。「但我們的量實在很小,只是內地的千分之一,其實中央也可以放心。」內地7月人民幣存款有67萬億元,而香港至6月底則只有897億元。


---------------------------------

解開任瑞銀非執董之謎
加入頂級機構 更全面看中國 2010年8月16日

【明報專訊】去年10月退休的任志剛,已先後獲5個「兼職」性質的任命。除了與他醉心鑽研的中國金融政策相關的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一職,最近還接受了頂級國際投資銀行——瑞銀(UBS)的聘書,薪酬有機會高達數百萬元。他說自己接受瑞銀董事一職是要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問題,抱學習心態,目的是要在分析中國金融問題時可以更全面。

多職務 也有一半時間「hea」

今年4月,任志剛獲委任為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傑出研究員,並會為新開辦的金融行政課程執教鞭。前日,任志剛便在這座由中大斥資逾千萬元建成的教學大樓,接受本報訪問。落地玻璃外遠眺八仙嶺,吐露港的壯闊、中大校園的如茵綠草就在腳下。任志剛雖仍一頭白髮,但解下領帶、心情輕鬆的他精神奕奕,望窗外一片綠色笑說:「忙是很忙,但我用很多時間遊山玩水。」

退休前,任志剛說他會用一半時間去hea。至今已獲委5項職務,他強調工作仍只佔一半時間,但最近亦有點調整,部分hea的時間已用作「專業興趣」——包括閱讀《金融時報》、看金融書籍等,及「無收錢」的顧問工作。

他多次提到,自己對宏觀審慎監管的研究有濃厚興趣,甚至開設了顧問公司,名為「宏觀審慎顧問有限公司」,向金融監管機構提供財經金融諮詢服務。但他沒透露現時該顧問公司有何顧客。

工作中的首要任務,還是人行中國金融學會的金融政策研究,他強調工作時間很有彈性(見右表)。而在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的工作,亦與中國金融政策研究有關,有「協同效應」。至於兩家金融機構——建行和瑞銀的獨立非執董職位,他形容一年僅開4、5次會及看文件,難不倒他。他不禁讚自己:「我看paper(文件)很快,真的很快!尤其是看金融的東西。寫東西又快!」

為自己辯護:真的不是為錢

在眾多邀請中,任志剛選擇擔任瑞銀獨立非執董,原來有「hidden agenda」(另有目的)。在任志剛30多年來的監管經驗中,「一路以來,在宏觀高層次看東西,在地下(公司業務層面)看東西的經驗不多,為了內地的研究工作,要從更多方面去看」。尤其瑞銀是「全球性的高端金融機構」,料可從中學習環球金融的東西,套用至中國金融的分析上。外界不時質疑,任志剛各項「兼職」是為了「銀」?他不忘為自己辯護:「我真的不是為錢!」由於聘書眾多,他坦言盛情難卻,已推到不好意思。

-------------------------------------

港股未跌夠 未撈底
2010年8月16日

【明報專訊】任志剛仍是本港「金融沙皇」之時,由於掌握本港金融命脈,不能沾手股票投資。退下火線前,本來打算「鬆綁」後每日買一些股票,但「買遲了半年」。港股去年下半年急升,任志剛被迫擱置計劃。今年以來,雖然港股回吐了8%,但原來在任志剛心目中,仍「未回夠去做我樣」,因此「計劃仍然未實行」。股市要回吐至什麼水平才應「撈底」?任志剛臉上掛神秘的笑容,三緘其口,只重申未實行計劃。


策略:摸清谷底逐日買

但他分享了其投資策略,就是在摸清股市周期的低谷時,開始「逐日買」,並視為長遠投資。「市場很波動,若剛好已到底,或接近底部(逐日買)一段時間,長遠來說是好事。」他反對一般投資者鍾情的「即日鮮」,語重心長的說﹕「那些是炒賣,短期波動可以很厲害,我亦覺得投資者不應該這樣。」

談及股民摯愛內銀股,任志剛說內地金融體系效率較低,正正提高了內銀的賺錢能力。「經過今次(金融海嘯)之後,(境外)金融機構以後賺錢不會那麼容易。」因為金融機構的私利今後不能再蓋過公利。但在內地,由於金融體系的效率不及國際市場,「NIM(淨息差)愈小,即愈有效率,NIM愈大即愈沒效率……而效率愈低賺錢就愈多」。不過他叮囑記者不要誤會,這些並非他的投資建議。至於他會否投資內銀股,他則說一來沒空閒時間處理,二來本身已是建行(0939)的獨立董事,若投資內銀有利益衝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