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從草泥馬到 掉娜媽︰荒謬中國的註腳

明報
D04 | 副刊世紀 | 世紀.粵戰.2010 | By 郁翔 2010-08-03




從草泥馬到 掉娜媽︰荒謬中國的註腳




「掉哪媽」會變成新的「草泥馬」嗎?

我覺得很可能會。為什麼不呢?既然「草泥馬」這隻可愛的「馬」能讓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心領神會, 「掉哪媽」這麼生猛威武的「媽」,也說不定很快會讓不說粵語的中國人都會心一笑,很黃很暴力的背面,可以是很潮很公民。網絡上那個楚楚動人的神獸家族終於可以找到一個媽了。這兩個詞背後的故事,給中國年輕一代的才智勇氣、這個時代的荒誕感做了十分生動的註腳。

保衛戰階段還未到

在廣州生活了五年多,仍然沒有學會粵語,但聽起來大致都沒問題,畢竟從小到大聽過那麼多粵語歌、看過那麼多粵語電影,在卡拉OK 唱過那麼多陳百強、Beyond、黃耀明。所以,懷對粵語流行文化的親切感,我一個江南人在廣州生活,似乎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困難和錯愕,也沒感覺到廣州人排外。雖然我從小接觸的粵語文化並不來自廣州,而是來自隔壁的香港,但還是容易愛屋及烏地喜歡廣州保護得相當不錯的老城區嶺南建築(當然是相對於其他大城市的大變臉而言)。說實話,每次跟廣州本地人說普通話還挺理直氣壯的,心想普通話這麼普通的話,你聽不懂大概是你問題。但心裏面也是平衡的,我要是跟你說江南話才是「雞同鴨講」,幸好咱們都懂點普通的話。其實,廣州人的普通話經過多年大力「推普」,水平已經相當不錯,粵普切換,跟換台一樣自然。所以這次成為導火線的政協提議說要把原來的粵語台改成普通話台,是多此一舉,全國各地的地方台都被「普通化」了,還差這一兩個也非要納入洪流嗎?這不是把本來和諧的事人為對立起來嗎?我想這一定不是那位政協委員的本意。這次廣州江南西發生的八十後集體歌頌「掉哪媽」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警察沒有打人、拉人,似乎比香港還要進步,希望這樣的事情能成為好傳統,發揚光大下去。我覺得廣州的年輕人做得還是很有創意和幽默感的。有幽默感,是因為沒有機心,我不同意認為這事是沒事找事借題發揮的陰謀論,誰看到袁大將軍「掉哪媽!頂硬上!」這麼威武鮮活的墓誌銘給刨了,小學生說家裏話就當不了班幹部了(這不是逼小朋友們連說話都要功利算計嘛),誰心裏面不想罵娘?也難以想像粵語肥皂劇都要以亞運會的崇高名義改說普通話肥皂劇。這事怎麼這麼不對勁啊,怎麼一邊說著要善待粵劇大師、保護嶺南文化, 一邊又幹著相反的事,難道提升嶺南文化的方法是鼓勵小朋友不說粵語?××,到底想幹嘛?有人在網上一提議,就呼啦一下湧去了幾千人。這事,妙就妙在大家一起光明磊落的喊「掉哪媽」,那一剎絕妙的行為藝術,就發生在廣州的鬧市街頭,大概艾未未也未必想得到,想得到也未必做得到吧?至於是否到了「粵語保衛戰」那麼嚴峻的地步,似乎有點人家還沒打你,你就先自己趴下說警察打人了的感覺,不太有品。好的行動派要有好的行動,不能無限上綱。「粵語保衛戰」的提法,也許有某種香港人對被邊緣化恐懼的折射。

另外,我也不同意這事是少數人小題大作無事生非,某種程度上,恰好印證廣州公民社會的生機與好處,這麼重要的公共決策,市民當然有發言的權利,只是這種平台太稀少,所以大家只能散散步,喊喊袁大將軍的名言。廣州的媒體發達,可以籠絡全國各地的人才競相投奔,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有一個相對寬闊的言論表達空間,有容得下這樣空間的民間社會和政府之間的互動。此前,番禺業主戴防毒面罩遊行反對新建垃圾焚燒廠,並給政府提建議,實行垃圾分類處理解決生活垃圾激增問題,得到良性的回應,嶺南的政治文明程度與中國其他一些地方政府相比,高低立見。

至於粵語是否優於普通話,這跟普通話是否該普及到小學、普及到老祖宗的墓誌銘,甚至跟推廣普通話與讓廣州人繼續白天黑夜的說粵語是否矛盾,完全是兩回事。有香港學者總結粵語較現代漢語的諸多語言學優點,我很理解和尊重他愛粵語的心, 不過, 這無助於阻止粗暴推廣普通話,反而也會把原本並不對立的事情對立起來,好心幫倒忙。

「普通」新方言與啞巴英語普通話和粵語如何共存共榮這事,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不一定非得用上語言學、歷史學、文化人類學等等的理論。小時候,大家都說母語,所謂母語,就是媽媽說的話,牙牙學語學的話,都是嬰兒的耳朵不由自主聽來的方言。等到開始上學要認字了,才學一種叫普通話的新方言。記得鎮上的小學、初中,大部分老師還是用方言上課,大概除了語文老師,大家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大問題。等到上了縣城的高中,各個鄉鎮口音有異的同學聚在一個班,大家才覺得需要說點普通話,也沒有老師要求什麼,就是現實的需要。不過大多數時候,同學之間還是喜歡說自己鎮的方言,聽起來意思都能懂,只是有些不同的聲調和個別發音奇怪的字,要好的同學還互相學幾句。後來到省會上大學,同學間出現了南北完全不同的方言系統,普通話自然而然成為溝通的必需,也用不學校要求。我想,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因為有溝通的現實需要,語言才被需要,一個大家都能懂的普通話,才成為各地方言的最大公約數。

相反的例子可以看看中國人學英語,大陸的學生經常被批評,在學校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仍然是不會開口的啞巴英語。原因不是很簡單嗎,就是因為沒有溝通的需要。根本不是學生不夠聰明不夠勤奮。中學歷史教科書上說,秦始皇的偉大功績之一是書同文,那也只是統一了書寫,那時候的人員流動根本沒有統一說話的需要,而且古代官話也試過按照區域劃分成好幾種。直到現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還不是用湖南話宣布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大概也是因為不需要問全國人民同不同意,毋須溝通,也就不需要那個最大公約數。

繼續有趣吧:別政治化……

所以,不要讓這麼有創意的事情變得政治化(在大陸,什麼事一政治化就變得無聊,因為政治只有一種嘛,這是八十後都懂的道理),應該讓「掉哪媽」像「草泥馬」那樣,繼續成為一件有趣的事,大家茶餘飯後能調侃一下,嘲笑一下,沉思一下。幽默而快樂的反抗並不容易,但為自己心愛的東西保護好自己的脾氣和腦袋,確實是目前中國最需要的。

近期因亞運舉辦、「推普」等事件引發的廣州城變遷,有網客設計了「崛起廣州」標誌,以五羊城像被搗碎為象徵。撐粵語運動亦有參與者穿著此標誌的T-shirt。

文∕郁翔

內地文化評論人,曾任南方報業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