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學生和教師,誰為大學之本?——三談大學以「育人為本」

明報
A10 港聞 筆陣 By 龔克 2010-03-10

學生和教師,誰為大學之本?——三談大學以「育人為本」
龔克天津大學校長

「學生和教師,誰為大學之本?」這個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因為兩者都很重要。大概是因為難,所以常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含糊說法。但我認為,這個問題關係到大學為誰而辦(是為學生發展請教師,還是為教師發展招學生?)的根本問題,必須有個明確的說法。我要說,大學育人要以「學生為本」。

大學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育人)之謂也

一定有人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並以梅貽琦先生「大師」說為據: 「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鮮明地講出了大學延攬「大師」的重要性,但並不能由此就延伸到「教師為本」說。讓我們看看梅先生1931 年12 月3 日到清華大學任校長當天,在全校大會上發表的就職演說的全文,就不難發現梅先生的原意為延攬大師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 「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我們的智識,固有賴於教授的教導指點,就是我們的精神修養,亦全賴有教授的inspiration。但是這樣的好教授,決不是一朝一夕所可羅致的。我們只有隨時隨地留意延攬而已。同時對於在校的教授,我們應該尊敬,這也是招致的一法。」在演講最後他還進一步明確了辦大學的目的: 「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才,將來為國家服務。」通讀梅先生演講全文,對他的辦學理念管中窺豹式的理解自然不攻自破。清華大學一位教授解讀梅先生大師說時表達為「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育人)之謂也。」這個括弧注釋我以為是合梅先生原意的,只不過梅先生認為不言自明罷了。

在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上,明確「以學生為本」,意在明確大學是為學生辦的,明確教師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意在強調教師職業的根本使命在「育人」,教師職業的價值在「育人」。如果不明確這一點,就是沒有徹底地堅持大學「育人為本」的理念,自然會引起許多問題。比如:

——教師不願意講課。不以為為學生講課、輔導是教師的天職,反以為是耽誤時間影響自身的學術發展。

——導師對研究生只「用」不「導」。不以為指導研究生之責在育人,是在研究過程中幫助學生拓展和運用知識,培養學生抓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嚴謹深入的作風,幫助學生形成開闊獨到的思路,訓練學生的合作和表達等等,而以為就是要學生幹活出文章,為自己的學術簡歷增添成果。

——教師講課不以學生為本。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不注重啟發學生學習,只顧「灌輸」,生怕講少了學生不知道,卻不知這種「好心」反而破壞了不少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激情。

……

所有這些,往往伴隨學校乃至社會對於教師學術成就的片面期待,以及相應的評價和激勵政策。如果學校乃至社會以為「學術」、「學科」比「學生」更重要,那也就無怪乎教師的工作中「失本」之現象大量出現了。其實,依梅先生之意,致力學術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在學生的成長中教師自身才得以發展。

以發表論文「論英雄」是捨本逐末搞師資發展不可離開「育人」之本

講「以學生為本」實際上就是講「育人為本」,其中絕沒有忽視教師重要性的意思。因為教師是育人之人,大學之水準高低,與其教師的學術水準和育人態度是緊密而且「正相關」的。現在我國大學的不足,除了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之外,最要緊的就是缺乏優秀師資。因此,我們把培養、引進和用好師資,作為當前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現在政府和學校都推出了許多有力的人才計劃,這是大好的事情,但是千萬不可離開「育人」之本搞師資發展,倘僅以發表研究論文「論英雄」來引進、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教師,或可風光一時,長久必然適得其反。所以,愈是重視師資,愈要明確「育人為本」。

任何一所大學都是由學生和教師組成的。一流的大學之所以長盛不衰、聲譽日隆,不僅是因為它聚集了一批「大師」,更是因為它培養了一批傑出「學生」,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恰恰是這些傑出學生才使教師成為「大師」。因此,大學堅守「育人為本」才是正道。堅守「育人為本」就是要把培養學生放在大學一切工作的中心,這不是輕視教師,而是要從培養學生的角度了解教師的重要,為了培養學生更好地引進和發展師資。優秀的教師必然是以學生為本的,殫精竭慮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誨人不倦的「師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