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板房模型展 呈現隱蔽社群

明報
A26 | MP+社會 2010-03-15

板房模型展 呈現隱蔽社群 商人生意失敗 自殺大難不死
+ 商人生意失敗自殺大難不死

站在太平山上,看到五光十色的繁華香港,但繁華光影下未被照耀的隱蔽社群,何曾讓人察覺關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推算,現時全港有10 萬人住在籠屋、板間房、天台屋等斗室,當中包括從家鄉飄洋過海來港尋求庇護的南亞人士、每晚在貨車斗「借宿」的單身漢、執紙皮幫補家計的小學生等, 57 歲的細全亦是其一。明報記者馮樂琳

從事海鮮生意的細全,曾經是身家過千萬的老闆,曾有車有樓有漁船,月入高達10 萬元,但一場雪卡毒風波令其生意大受打擊,走上結業清盤之路。妻兒離他而去,細全買了一支白蘭地和一支針筒,打算飲酒麻醉自己後打空針自殺。也許正如俗語所說「時辰未到」,他在公園醉倒3 日後,獲一名露宿者「點醒」,輾轉搬到深水板間房居住至今。

居住板間房難忍雀局噪音

細全家中只有一張、一個小櫃和小雪櫃,不但居住空間小,鄰居從早到晚開雀局,響亮的拍聲、字字鏗鏘的髒話更令他每晚「無覺好」。他坦言: 「住到人也很躁!」如今他只希望尋得工作自力更生和獲派公屋上樓。

籠民:40 人一廁所人也住到躁

比細全年長1 年的阿泉,遭遇也好不了多少,SARS 一疫令他與友人合股的食店倒閉,妻子離他而去,他由兩房一廳的自住物業搬到200 呎單位,再搬到70 呎的房間,最終搬到月租1200 元的籠屋,起居飲食就在那2 呎半乘6 呎的地方。在不見天日的籠屋生活1 年多,阿泉形容為「難民營一樣」, 「40 人爭1 個廁所,人也住到躁!」最近他搬到月租1300 元的板間房居住,最少得到一點私隱。回顧過去多年漂泊生活,他形容: 「好似在大海不斷游,卻永遠看不到岸一樣。」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表示,繼去年社協與HongKongArtWalk 在展覽中展示籠屋的面貌後,今年雙方再合辦展覽,將社會上被遺忘社群的面貌向市民呈現(展覽詳情見上表),去年活動籌得47 萬元,是全年善款的三分一。他說,本港貧窮人口增加,將板間房的租金扯高,入住率亦異常高,長此下去造成惡性循環。

HongKongArtWalk 自2005 年與社協合作,籌辦人黃煒琪希望展覽籌得更多款項,同時令更多人認識社會的隱蔽一面。

+香港artwalk 資料

展覽名稱:無形@香港隱蔽社群展覽

日期:3 月17 至27 日(星期日休息)

時間:3 月17 日(周三)晚上5 時至12 時;其他日子早上10 時半至晚上6 時半

地點:中環荷李活道27 號地下,Schoeni ArtGallery(中區警署斜對面)

收費:3 月17 日費用為成人430 元,學生100元;其他日子免費

作品:10 幅由攝影師拍攝的隱蔽社群照片;3 個由理工大學設計系學生製作的籠屋板間房模型;兩段分別由香港大學建築系及理工大學設計系學生製作的短片,展示板間房實及貧窮兒童影片

網頁:www.soco.org.hk/artwalk2010

展覽個案

8 歲的潘信誓和母親每天要行8 層樓返家,走過一道狹窄陰暗的走廊,兩旁有20 間分成上下格的板間房,再爬上一條木梯,兩母子的「家」就在廚房上面的閣樓,6 呎乘4 呎的地方僅夠他們躺下,坐起來都要彎腰,廚房的熱氣更令他們難以入眠,身形肥胖的誓仔爬木梯時更數次摔下來,忍不住整天大叫: 「消滅籠屋!」(展覽圖片,匡榮攝)

獨居的黃世榮被精神病折磨5 年多,幻聽、失眠、耳痛等病徵,每分每秒纏繞他。雖然他滿頭白髮,間中要架上老花眼鏡,牙齒掉了大半,看來已到花甲之年,但其實不過47 歲。世榮最後因未能進食餓死家中,死去一段時間才傳出屍臭被發現,未能達成「精神病遠離他」的願望。(展覽圖片,岑逸飛攝)

非洲人John 在家鄉擔任神父期間,在教會教化青少年不要參軍,遭受剛果政府的死亡威脅,他8 年前偷渡來港尋求政治庇護,但至今仍未獲港府審理其政治難民身分。他在香港改名換姓,以免被知悉真正身分。(展覽圖片,岑逸飛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