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香港足球改革的政治與世代

明報
P05 | 周日話題 | By 馬嶽 2010-03-21


香港足球改革的政治與世代


 記得幾年前,我說過: 「建議如何復興香港足運,就像建議董建華如何改善施政一樣,有很重的絕望的色彩。」

這樣說,是因為我覺得很多問題都太根本、太盤根錯節、太多既得利益、太多和現有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狀態有關。要改革,真的不知如何做起。

足球的政治

先從政治說起。不想「泛政治化」,但香港很多問題的根源都在政治體制和官僚體制的做事方式。我相信大部分香港球迷(如果不是全部),都歡迎改革足總的建議。但如果說把現時足總打散再來,重組一個專業、有願景、有為的足總,我立刻想到的問題是:誰來做?那批「新足總」是誰?權力來源?向誰負責?

這正如很多大學教書的人都痛恨教資會,但如果你問我取消教資會好不好,我會很猶疑:取消後,誰決定大學撥款?如果由教育局做,我沒有信心會好一點;叫他們委任另一批人,那有什麼分別?因為我深信,這個官僚政府不會讓我們普選產生足總。如果又由一批官僚委任另一批他們可接受的「專業人士」,只會重複過往的決策模式,那有什麼分別?

足球是教育事業

我一向認為,香港政府對體育運動的態度和觀點是根本錯誤的。

體育是教育範疇的事,不是「民政」。足球是教育的主要課題,不是「康樂」。

體育是「五育」之一。體育運動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鍛煉國人體魄,以及訓練參與者的意志力和刻苦奮鬥精神。更進一步,是培養體育精神、學習面對失敗和挫折,而隊際運動可以訓練合作精神、學習投入群體,從而轉化為對社群的歸屬感。

英國人的教育從來很重視體育運動的教育功能,所以在英國的學校系統中,非常重視體育活動。正因為英國人清楚知道體育的重要,所以在殖民地沒有推廣。它清楚知道殖民地需要的只是少數買辦和專業精英,不需要大量對社群有歸屬感的良好公民,所以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忽視體育,強調的只是學術學習和準備考試。配合科舉殺人已有千年的中國文化,所向披靡。

但是香港政府只懂跟隨內地那種「尖子」體育的做法,衡量體育運動成就以國際賽事成績獎牌為標準,而不是港人以至學子的身體素質的影響,是捨本逐末。

答案當然在青訓

如果足球是教育,那答案當然是要在各級學校作有系統的訓練、用合資格的足球教練、有合規格的球場和訓練設施,然後有系統的分區作分齡比賽。現代足球強國,很多都是用這樣的方法培訓年輕球員的。我相信這在香港,需要數以十億計的金錢投資起碼十年,平均足球水平才會提高。

不是鼓吹「民主萬能論」,但很多歐洲國家的民選市議會,是不需要向選民解釋為什麼要大力撥款支援足運的,因為那是很多選民心目中的頭號大事。但在香港官僚的辦事義理中,為什麼要用很多錢支持足球而不支持羽毛球、壁球或跳水(而支援這些運動都便宜很多),是要交出「表現」、「指標」、「數字」來合理化的。於是大件事,我們看看顧問報告的指標,是提升國際排名,並且二○一四年要有二十八萬註冊球員(想來我距離成為註冊球員之路應該不遠),二○一五年要有一千五百個註冊球證。各位觀眾一係笑死、一係嚇死。

不少指標要做不太難,但不一定有意思。提升國際排名,多約國際友賽便可以了,不少國家隊和香港實力差不遠,但國際足協排名高很多。你把所有中學校隊球員都變成「註冊球員」,是不會提升本地足球質素的。香港足球現時的關鍵是水準太低,在香港安坐家中每星期有數十場直播外國頂級賽事,要吸引球迷進場愈來愈難。

第四代香港人的足球

很多方法應該都可以試,多管齊下,但是這要很大的魄力和很多的資源。一條路線是找商業贊助,像十多年前的快譯通投資一筆當宣傳費,如果有幾隊商業球隊組織強隊競爭,提高聯賽的質素和參與亞洲賽事,可以吸引一定球迷重返球場。這是首要任務,但關鍵仍是有足夠有質素的本地球員支撐。

有系統的分齡分區聯賽,以及為十八區都組織「區隊」,由政府或區議會撥款資助,在聯賽中競逐,會有助培育社區歸屬感,並且按部就班的提高年輕球員水平。這還有另一個好處,因為中小學及各區的青少年隊伍需要大量的教練人才,可以為退役球員提供出路,鼓勵多些人入行。

從世代論的角度看,這類方案的一大問題是如何吸引年輕一代有質素球員,會在年少時便以投身職業足球為志願,並且貫徹始終。第二代香港人成長的環境,父母沒時間理孩子,可以經常在球場流連提高技術;對很多低下層子弟而言,踢波為生縱使不是向上的社會流動,也應該不算毫無前景可言的事。但第四代第五代的子弟受家長嚴密監控,要說服中產家長「踢波有前途」非常困難,尤其是家長和學校今天都只將參與課外活動視為工具,小朋友學踢波最多只是爭取另一疊沙紙以方便升學,到某個階段家長便會「循循善誘」子女專注學業。這除了要改變家長觀念(如果這一環節可以成功,香港教育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還要這些有系統的青訓可以說服家長,系統訓練對小孩各方面發展都有幫助。當然最好最有效還是本地足球可以發展到有些本地球星可以搵很多錢,這會比較容易說服家長。

各位讀者看完上述分析後,會不會覺得爭取普選其實容易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