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百萬二手公屋湧現樓市泡沫愈吹愈大

明報
A04 | 港聞 | 社評 2010-03-10


百萬二手公屋湧現樓市泡沫愈吹愈大


繼豪宅、名牌屋苑、二手居屋樓價迭創新高之後,二手公屋炒風亦不甘後人,成交價持續攀升,百萬元身價二手公屋已是尋常事。說明樓市泡沫愈吹愈大,炒家正在進行傳火棒遊戲,若泡沫爆破,炒家蒙受損失,那是他們的事,最值得同情者是用家基於實際居住需要,被迫高價買樓,負沉重債項。我們始終認為讓樓市健康發展是政府的責任,因此政府應該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導權,從增加供應土地入手,並復建適量居屋,保持樓市穩定發展。

公屋被視為「上車盤」各檔次樓宇全面炒起來

據最新數字顯示,2 月份錄得18 宗百萬元以上二手公屋買賣,為歷來最多百萬二手公屋登記的一個月,其中黃大仙東頭富東樓一個576 方呎單位,成交價164.3 萬元,為歷年第三高,不過,這個單位呎價高達2852 元,卻是二手公屋的最高呎價。今年1 月,長沙灣李鄭屋廉潔樓25 樓一個單位,成交價178.58 萬元,就樓價而言,暫時成為「公屋王」,位居次席是2008 年2 月沙田博康博泰樓一個單位,成交價165 萬元。

人們肯花逾百萬元購買二手公屋,不排除與私樓售價太高,寧願把樓價較低的二手公屋視為「上車盤」;不過,從成交情看來,二手公屋炒賣熱熾程度不輸於豪宅,例如今年2 月份的18 宗百萬元公屋登記中,有7 宗為短線轉讓個案,顯示只求安居的用家,還是需要付出較高樓價,才可以得一蝸居。

翻看資料,二手公屋近期炒風,始於去年八九月,也就是行政長官曾蔭權10 月發表施政報告之前,他當時所謂「豪宅炒賣不影響一般市民」的謬誤,其實已顯現出來,說明他昧於實際之程度,使人震驚。如今,元朗新樓賣到呎價6000 元;筲箕灣居屋東旭苑有單位以接近呎價6000 元易手,成為1997 年11 月以來最貴的天價居屋成交個案,到二手公屋向 200 萬元邁進,高樓價的「滴漏效應」由豪宅帶動,已經使各個檔次的樓價全面水漲船高,形成泡沫並迅速脹大。正如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近期說過, 「當資產泡沫一旦形成,它自身會出現很大的動力」,本港樓市泡沫,正在實現這個論斷。

和去年10 月比較,現在鮮有人還說本港樓市健康了,最多只有「大學生剛畢業就要買新樓,這在全世界都沒有的」、「可以到較偏遠地方買上車盤」等說法,潛台詞還是認同現時樓價非一般人可以負擔,連政府的最新取態,也不若數月前曾蔭權般不吃人間煙火。但是對問題有了認知,不等於問題解決了。

以政府取態為例,雖然調整了政策,包括指定勾地表6幅地,若限期內發展商不勾出,政府將主動拍賣或招標,又推出朗屏一幅土地,指定興建中小型單位等,但是從市場反應看來,政府這些招數並未稍遏樓市炒風與樓價升勢;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穩定樓市措施無料到,因為總體供應仍然不足,製造了樓市升值預期,泡沫只會更大。

近日,社會上擔心樓市過熱、樓價過高的聲音愈來愈多,例如本港主要地產發展商之一、新世界集團的董事總經理鄭家純也表示,樓價狂升,小市民繼續做無殼蝸牛,他擔心這個矛盾一日不解,社會怨氣會愈積愈多,威脅到社會穩定和諧。鄭家純認為解決樓市問題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復建居屋,二是恢復定期賣地。另一名發展商、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亦贊成復建居屋。

至於銀行界,匯豐中國董事長鄭海泉認為年輕人置業難,若政府不做些事,將來社會的分化或對社會的不滿會愈來愈多;他認為要讓年輕人有希望,政府應復建居屋,又指出任由中產把大部分收入用來供樓,也是不應該的。恒生銀行副董事長梁高美懿則認為,樓市存在供應失衡問題,政府可興建居屋或低價樓宇,有助社會和諧。另外,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也贊成復建居屋。

當然,社會上對於是否復建居屋,還有不同聲音,例如自由黨主席劉健儀就表示有保留。政府方面對這個問題,仍是重申「當年政府決定退出居屋市場是一個重大決定,今天不會輕率重投住宅市場」的說法。停建居屋的決定,當然重大,但是這個決定是否經過深思熟慮,乃另一回事,現在回顧起來,這是一個輕率的決定,特別是在勾地表政策之下,政府把土地供應主導權拱手讓給發展商,導致這些年和展望未來數年,本港樓市都處於供不應求,埋下樓價飛升的禍根。

政府若堅決繼續停建居屋需提出有力理據說服市民

過去一段日子,我們一直建議政府恢復定期或不定期賣地,復建居屋,並非要「推」樓市;現在鄭家純、羅康瑞、鄭海泉、梁高美懿、李國寶等人的建議,肯定也不是要「推」樓市,他們只是看到樓市根本問題所在,必須從增加供應(包括土地和樓宇)才可以解決。情是清楚的、問題也不複雜、做起來亦不困難,只要合情合理,處置得宜,則樓市之軟陸完全有可能。我們認為,居屋繼續停建或復建,事關重大,政府不能單憑那兩句說法就搪塞過去,如果政府堅決繼續停建居屋,應該以更有力理據說服市民;如果繼續停建居屋只是個別決策人昧於實際需要和民情的決定,則更值得商榷和不應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