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ECFA關係兩岸,影響多邊

明報
A09 | 法庭 | 筆陣 | By 梁振英 2010-07-23



ECFA關係兩岸,影響多邊




港貨在大陸受歡迎,但部分港貨進入大陸,仍然要付關稅,因此不少香港人以「螞蟻搬家」方式,每次帶小量貨從香港到深圳,每日來回多次,以此謀生。據報章報道,每日來回羅湖口岸的水客有500 至600 人。這些水客和水客僱主做的,就是避免繳付關稅。

香港水客的帶貨到內地的規模,很形象地說明關稅和減免關稅的重要性。自2006 年起,所有符合香港和內地雙方已商定的CEPA 原產地規則的香港產品,均可享零關稅進入內地,這些產品可以名正言順、免關稅、大批量而不必「螞蟻搬家」的進入內地市場。貨物貿易以外,CEPA 的優惠,還有服務貿易和投資便利化。CEPA 的主體文件於2003 年6 月29 日簽署,基本性質是自由貿易協議,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中國國家主體與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之間的協議,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貿易投資便利化三大範疇。最近兩岸簽訂的ECFA 的基本意義也如此。

ECFA 對台商有利日韓要求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兩岸最近簽署ECFA,既標誌兩岸關係的重大發展,也應該受到已享有CEPA 優惠的香港的重視。ECFA 對香港的意義有兩層:一是亞太地區,以至世界各地,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和投資,會因應ECFA 的簽署出現新的變化;二是台灣ECFA 和香港CEPA 的直接互動關係。先簡單地說後者。

ECFA 附件四訂明:大陸方面金融服務部門的開放承諾中,有部分優惠措施,開放水平高於CEPA。中央政府同意該些措施同時適用於港澳。商務部建議:由內地與香港CEPA 聯合指導委員會雙方的召集人(姜增偉副部長和曾俊華司長),通過換文的形式將措施納入今年簽署的《CEPA 補充協議七》,並與ECFA 同時實施。商務部也表示:ECFA 措施的實施日期有待確定,但初步認為,如果ECFA 措施的實施日期早於《CEPA 補充協議七》原定實施日期(即2011 年1 月1 日),優於CEPA 目前開放水平的措施可與ECFA 同時實施。相反,如ECFA 措施的實施日期遲於2011 年1 月1 日,則考慮讓相關措施於2011 年1 月1 日與其他《CEPA 補充協議七》措施一起實施,這是香港通過ECFA 取得優於目前CEPA 優惠措施的部分。

立法會出入口界議員黃定光早前撰文,指出香港有必要重新思考在兩岸三地經濟關係中的新角色和新定位,說明了業界對新形勢的初步評估。

在香港以外,ECFA 也深受國際社會重視。據台灣的「經濟部」估計,早收清單中,有近兩成的出口, 「威脅」到日本與韓國在大陸的產業,規模達23 億美元。《日本經濟新聞》也指出:ECFA 將對在大陸市場的台商有利。日本和韓國已加快要求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6 月26 日,韓國總統李明博在加拿大舉行的G20 會議上,有報道指他曾向胡錦濤主席直接表示: 「我們也必需加速和中國完成FTA(自由貿易協定)」,並期待2012 年中韓的貿易量可以達到2000 億美元、2015 年達到3000 億美元的目標。

韓國的處境和期望完全可以理解。韓國是亞洲的其中一個經濟大國和外貿大國,產業結構有相當部分和台灣重疊,韓國和中國簽訂FTA 的目標,是既想有所得,也避免落後於人。

2003 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韓兩國早在2004 年就開始了兩個自由貿易協定可行性的研究,韓國一直把與中國簽訂FTA 當作工作重點,但據說美國方面對此有所不滿,韓國政府才把韓美FTA 談判提在韓中FTA 談判之前。

過去,韓國是第一個同時與美國、歐盟與東盟洽談FTA 的國家,此外,也積極與中國和日本構思成立東亞共同體,若是這些國家的FTA 都能有成果,韓國會有企圖成為亞洲國家中自由貿易的樞紐。東盟十國簽訂FTA後,更多的亞洲經濟體之間也陸續簽訂了FTA,或展開有關談判亞洲地區經濟逐漸整合的趨勢更為明顯。從側面看,我們也可以看到亞洲貿易自由化的大趨勢,以及各亞洲各國在這個方向的重大努力。從這裏開始想,我們就會想到香港社會(不僅是單打獨鬥的商人,是整個社會)的應對和重新部署的需要。

談過對兩岸貿易、中韓貿易、和其他中外貿易的規模和前景,回頭看香港和台灣。台灣是香港的第四大貿易夥伴,2009 年港台貿易總額為2300 億港元,佔香港總貿易額的4.5%,在亞洲地區當中,台灣更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排在中國內地和日本之後。根據台灣的統計,2009 年,香港是台灣的第四大貿易伙伴,排在中國內地、日本和美國之後;也是第二大出口市場。

2010 年頭4 個月,中國內地與台灣經香港進行的轉口貿易總值666 億港元,佔內地對台灣進口總值的近20%。

眼台灣在「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須研究長遠的發展戰略

台灣島內深綠勢力大力反對ECFA,但兩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完成有關談判,說明雙方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說明ECFA 在雙方眼中的重要性。這重要性固然有政治考量,但有更大的經濟考量,這點從台灣工商界的雀躍可見一斑。台灣方面,無論是官方或半官方機構,無論是學研界或企業界,眼點都是台灣未來在整個「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以及這個經濟圈在亞太和世界經濟的作用和地位,這些都是長遠的發展戰略問題,需要用心研究。

在ECFA 之後,香港如何掌握新機遇,如何做好調整,充分評估,是很值得大家一起努力研究和推動的工作。過去,香港對台灣問題、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包括對ECFA 等重大協議的興趣和認知水平不足,與問題的重要性不對稱,我們要改變目前這種心態,要做好香港內部的調查研究,更要加強和內地及台灣之間,三方的協調和配合。

【從台灣的ECFA 看香港的CEPA 之二】

梁振英行政會議召集人www.cyleung.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