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梁振英,你還在等什麼?

明報
B14 | MP+觀點 | By 田北辰 2010-05-15


梁振英,你還在等什麼?


復建居屋的爭議聲音近月甚囂塵上,梁振英以行政會議召集人身分,洋洋灑灑寫出一連5 篇「樓市與住屋」總共數萬字的鴻文,由港督麥理浩時代到分析現闡述重建居屋的鮮明立場,極盡討好支持復建居屋的人士。文中有提及我觀點,回應前想先向梁先生提出疑問,既然梁先生對樓市困境了然於胸,為市民、為社會……都應趁政府剛展開「資助置業」諮詢期間闡述鴻圖大計,協助今屆特首於10 月施政報告及早推出政策惠澤市民,難道還要全港市民等至下一屆特首上場才能解決。梁先生,你還在等什麼?

既然梁先生於昨日〈我們對於住屋問題的三種態度:自住的、投資的、投機的〉一文點出我田北辰的看法,我亦不妨交流一點看法。

工業與居屋不能相提並論

梁先生於文中指出,居屋業主獲社會資源補貼售賣居屋賺錢與政府補貼工業的性質一樣,而將居屋與工業兩種補貼簡單比較,恕我不敢苟同。我則認為,政府以土地補貼居屋業主,目的是讓市民住屋,並非投資。補貼工業開宗名義是營造投資環境,不論是政府投資香港社會的發展,還是企業投資做生意。企業獲土地補貼以低成本開廠,創造就業職位,兩者性質完全不同,不能相提並論。以土地補貼產業發展並非只為企業帶來利益,整個社會、大批僱員都可受惠;而補貼居屋投資謀利,只為個人獲得財富。

梁先生刻意勉強將居屋與企業作出比較,將補貼工業描述為只有「謀利企業」受惠的政策,帶出「只准企業賺大錢,不許小業主賺小錢」的錯誤信息,如此論述只會於社會瀰漫反商的情緒火上加油,製造社會階層的矛盾。

補貼居屋業主謀利公平嗎?

再者,政府撥出社會資源興建居屋的本質是協助市民自住,並非投資賺錢,梁先生認為居屋業主獲公帑補貼賺錢沒有問題,是個人價值觀的問題,在此毋須多說。不過,補貼居屋業主售樓謀利,對支付社會資源的納稅人公平嗎?對沒有得到補貼的市民又公平嗎?我在此重申對房屋政策的立場,支持政府透過政策助人置業及穩定樓價,如適量增加土地供應、推出限呎盤等等,而並非獨沽一味倡議復建居屋。

至於梁先生提及我於《信報》〈建居屋助人致富是哪門道理?〉斟酌「富」的定義,梁先生認為,居屋業主賺得一二百萬,稱不上是「富」,更稱「200 萬的400 倍才是8 億,500 倍是10 億,居屋小業主靠居屋致富?10 畫未有0.01 撇」,我會反問,全港有10億8 億身家又有幾人?以此定義稱得上「富」又有幾人?梁先生大概以自己的標準,以量度怎樣才算是「富」。以全港入息中位數1.1 萬計算,200 萬是大部分市民逾百倍薪金;以二人以上家庭居屋最新申請入息上限2.7 萬元為計,也是數十倍月入,對大部分市民來說,200 萬又算不算是富呢?我強調,問題的重點不是「富或有幾富」,而是應否以公帑補貼居屋業主投資謀利。

「八萬五」已成他心中忌諱

梁先生又於文中強調「政府不能在房屋問題無角色」,對於1997 年政府推出房屋政策的失敗大嘆時不與我,他說: 「1996 年按揭年利率是10.5%,1998年上升至11.25%……即使我們堅決不協助市民買樓自住,如果利率上升至1998 年的11.25%,樓價一樣應聲倒地。」梁先生於文中刻意迴避自己當時的角色,是前特首董建華的房屋政策特別顧問,對於「八萬五房屋政策」更是隻字不提,相信「八萬五」已成為他心中的忌諱而不願再提。

我認為,梁先生將當時大批私人物業於5 年多期間貶值七成,業主於短時間淪為負資產,全歸咎「受外圍因素影響」,並未有汲取教訓,也沒有感受到大批業主辛苦累積財富而大幅被蒸發的切膚之痛。以梁先生精明又豈會忽略,於樓市低迷時,堅持每年供應8.5 萬個房屋單位、價格定必受拖累而下跌的顯淺的道理,97 年遇上金融風暴會令樓市急挫, 「八萬五」肯定是令樓市雪上加霜的關鍵因素,當時執政者責無旁貸。若「八萬五」供應指標與樓市下跌無關,當時政府其後停售居屋救市也真是多此一舉。

出身商界反商界政府中人反政府

觀乎梁先生近日對各種社會議題的言論,我對他的為人及想法都感到難以捉摸, 「出身商界反商界,政府中人又反政府」,梁先生明明是商人背景,但於最低工資的立場未有為商界主持公道,身為行政會議召集人既不辭職,於房屋政策上又不斷與政府唱對台,博得社會不少掌聲。假設一切言論都是他由衷之言而沒有涉及個人的考量,我也不禁稱他為「新香港良心」,不過,若背後有任何政治目的,例如競選特首,相信我與市民都需要以另一種心情去看待他的言論。

【按:內文小標題及黑體重點由編者所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